南安英都良山村:稻鱼共生 鱼粮双赢
来源:泉州晚报    时间:2023-07-12 09:03:03

稻鱼共生 鱼粮双赢

泉州网7月12日讯(记者 陈灵 黄耿煌 通讯员 黄小燕 林静毅)绿油油的水稻被水沟环绕,禾苗随风摇摆,鱼儿在水里游动,水面不时荡起涟漪,流水潺潺,绿意盎然。这是记者在南安英都良山村一片稻田中看到的和谐景象。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稻渔综合种养是绿色农业模式,也是农业农村部推介发布的主推技术。7月10日,南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稻渔综合种养项目鱼苗投放活动,共投放6000多尾黄金鲫鱼到25亩稻田中,实现“稻鱼共生”。到11月,农户将实现鱼粮双丰收。


【资料图】

鱼苗被分批次投放到水沟的不同位置 (陈灵 摄)

南安首次开展“稻鱼共生”试验

上午9时,记者到达这片稻田时,装有鱼苗的几个大水桶被陆续移放到高标准农田的机耕路上。稻田被约1米宽的水沟环绕,工作人员分批次将鱼苗投放到水沟的不同位置。“水稻于5月播种,目前处于分蘖期,环沟深1.5米至2米,鱼会通过环沟与稻田间的田垄缺口游入稻田。”南安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与科技教育信息科负责人林金典告诉记者,稻田养鱼在中国有上千年历史,也是如今渔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在不与粮争地的情况下,既能保证粮食产量,还能增加渔业收益。

他介绍,今年南安市农业农村局首次引进这个项目后,先“选水”,要求水质无污染、水源充足,再“选地”,田块应较为平整且基础设施好,最好是有机耕路、排灌设施好的高标准农田。英都良山的这片稻田原本就有天然水沟环绕农田,也符合上述条件,便选择这里开展深水稻鱼共生技术试验。他们成立了由科级干部、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渔业生产指导小组,后续进行定期指导。

“我种粮11年了,目前在良山流转了300多亩农田。国家重视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我从2013年就开始种植‘音乐水稻’。”稻田承包者吴财情说,他看好这种“种养结合”的绿色模式,如果试验田效益好,将扩大规模。

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共赢

稻鱼如何共生并带来双赢?林金典介绍,稻鱼共生系统充分利用了鱼和水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特点,投放的黄金鲫鱼摄食水稻害虫、杂草和稻花,排出的粪便成为滋养水稻的肥料,鱼儿游动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提升肥力,也能促进水稻根系发育,促进水稻生长。深水和高大的稻株可庇护养殖的渔产品,有效避免野生飞禽和蛇类对渔产品的危害。

“这批水稻从播种到收割的全生育期达180天以上,原本是缺点,现在能较长时间地为鱼提供栖息环境,时长成了优点。由于鱼对水质要求高,水稻不能打农药、施化肥,产出的水稻和鱼可以达到有机食品标准,提升了价值,也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在保证粮食亩产的情况下,每亩多收获鱼,为农民新增收益。”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的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陈丹说,这种方式是生态有机农业模式的有益探索。

“预计每亩可收获水稻600千克、鱼150千克,预计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可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未来可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稻田养殖,压实粮食安全根基。”林金典表示,稻鱼共生不但实现了经济效益双增收,更促进了生态效益的提升,真正实现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乡村高质量发展。英都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戴清良介绍,稻鱼共生特色农业项目也有利于发展农业旅游产业,推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太阳能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